在医疗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骨科医疗器械作为保障人类健康的重要支撑,正不断迈向智能化与精准化。在这一进程中,骨科医疗器械研发专家罗爱民凭借其深厚的专业积累与卓越的创新能力,成为中国骨科医疗器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自2009年创办北京中安泰华科技有限公司以来,罗爱民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专注于骨科医疗器械的研发与产业化。在他的带领下,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并被评为科技部“十三五”重点研发企业及“国家重大专项研发基地”。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公司在创伤、脊柱、关节及口腔颌面修复等领域具备先进的3D金属打印与定制技术能力,是国内少数掌握增材制造全流程技术的企业之一。
2023年,罗爱民荣获国际智造节“医疗器械研发领域智能制造影响力人物”称号,这一殊荣彰显了他在行业智能化转型中的引领地位。国际智造节始终致力于推动智能制造建设,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该奖项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认可,更是对其在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所作贡献的肯定。
凭借丰富的行业经验,罗爱民已获得40余项授权专利。这些成果涵盖了产品结构创新、材料工艺优化与智能制造等多个方面,显著提升了手术精准度、患者康复效果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其发明的专利“一种3D打印双动高耐磨全髋关节系统”,通过在多关键界面(包括第一内衬、第二内衬、股骨头等接触表面)镀覆碳、锶、钽、银、钛、镁或锌等元素层,有效减少磨损碎屑产生,从而大幅延长了全髋关节假体的使用时限。 另一发明专利“一种双镀膜双动髋关节系统”荣获智未奖“2024年度智能骨科固定器械设计突破金奖”,该专利通过在关节假体关键接触面设置特殊镀层,有效增强了耐磨性能,延长了产品使用时限,为高难度翻修手术及年轻患者关节置换提供了更可靠的解决方案。同年,他还获评智未奖“2024年度医疗创新驱动发展标杆人物奖”殊荣。智未奖作为国内首个专注于技术与人文交叉领域的奖项,旨在表彰在跨学科实践中取得突出成就的个人与团队。这些荣誉背后,是罗爱民二十余年深耕骨科医疗器械领域的持续积累与重大突破。
除技术研发与产业实践外,罗爱民还积极参与行业生态建设与学术推广。他曾担任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生物材料学会骨修复材料与器械分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及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等职务,从政策建言、标准制定和科研合作等多方面推动中国骨科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荣誉是里程碑,而非终点。在罗爱民看来,每一项认可都源于对患者需求的深刻回应。未来,他将继续以临床价值为导向,以智能制造为路径,引领骨科医疗器械的创新与进化,为中国智造注入更多温暖与生命关怀。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为其他媒体的内容转载,转载仅作观点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及时联系我们。